2000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0年4月5日在广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 林树森各位代表: 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工作的主要情况 过去的一年,是广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全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工作部署,按照增创发展新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年初提出的“三个确保”的目标。 (一)确保了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质量、效益稳定提高。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 06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4万元,增长11.7%。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15亿元,预算支出222.37亿元,分别增长33.25%和27.57%。 启动社会需求取得成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 000亿元,增长10.6%,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4.3%。旅游营业总收入增长12.4%。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分别下降1.5%和3.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变化因素,实际分别增长8.4%和7.1%。按规定完成住房制度改革,出售公有住房14.6万套,建筑面积1 008万平方米。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现代化综合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业总产值增长9.5%。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工业增加值增长14.2%。电子信息、汽车、建筑与房地产业等支柱产业逐步壮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9.9%,广州港在全国港口中第二个跨入世界亿吨港口行列。邮电业务总量增长35.1%。一、二、三产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5%、44.62%和50.88%。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54.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5.69%,比上年提高16.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43.1%。产权制度改革由小型国有企业扩展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已有128户进行了公司制改组建制,其中将近一半的建制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市属独立核算公有制中小企业已有1 240户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革转制。轻工集团、二轻集团、冶金集团、广钢集团、乐华彩电、万宝冰箱、华南计算机等一批企业在重组中得到较好的发展。成功解决了困扰广州工业多年的广州标致汽车和乙烯两大难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面实行社会申办退休办法,提高了三条社会保障线水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救济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每月442元、395元和300元。全市实现了下岗职工当年分流安置人数大于新增人数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3%。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广州软件产业园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初步完成了移动通信研制开发的产业化布局。广州科学城的开发建设按计划推进。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广州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全市64个科研所转制改革全面启动。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2%,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5%。 外贸出口有所增长。出台了6项扶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强化重点商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的跟踪服务工作,外贸出口增长4.5%。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3%。 (二)确保了城市环境面貌“一年一小变”。 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75.3亿元,地铁一号线、华南快速干线南段、内环路主线、环城高速公路(不含丫髻沙大桥)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已建成通车,猎德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并通水试运行,地铁二号线、广州港新沙港区一期工程、广州公路主枢纽站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43项“城市形象工程”,包括珠江两岸景观工程,北京路、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整饰工程,广州大道、东风路、中山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改造工程以及珠江沿岸和城市重要建筑的灯饰景观等工程已按计划完成。广州艺术博物院、新广州体育馆等一批跨世纪标志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园林绿化建设有新发展。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649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83.4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29.34%、27.25%和7.4平方米。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区域环境噪声连续六年下降。 城市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大力开展清拆违法建设、清理卫生死角、拆除占道市场和违法户外广告、招牌、整治绿化城市进出口主干道、清疏市内河涌等十大专项整治,其中清拆违法建设37513宗,面积412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8114处,收回闲置用地面积319万平方米。部分长期存在的城市脏乱难点、重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容环境卫生有新的改观。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总体要求,在城市规划管理等15个方面实施了改革,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社会监督,依法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此同时,制定和实施了一批新的城市管理地方性法规,建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提高了城市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一年一小变”的实践,不仅改变了城市面貌,而且促进了各级领导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以管理促建设、向管理要效益的新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焕发了热爱广州、支持和投身广州建设的巨大热情,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三)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 深入扎实开展邓小平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精心组织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和迎庆澳门回归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暴行、揭批“法轮功”、反对“两国论”等重大政治斗争中,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坚决查处和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教育和转化了绝大部分修炼“法轮功”人员。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大查处大案要案力度,严厉打击和清除腐败分子。全年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494件,给予政纪处分的干部280人,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3037.26万元。为194名受错告、诬告的党员干部澄清了是非。 依法治市继续推进。起草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11项,制定颁布行政规章26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实施取得成效,依法行政和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因金融债券、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及农村民主管理等问题引发的不安定苗头和事件,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完成了村委会换届直选工作。有力打击了刑事犯罪活动,继续打击走私,依法惩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清扫“黄赌毒”,社会治安防范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有85个小区通过验收达到市一级安全文明小区的标准。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市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地区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为87.05%,提前一年实现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逐步推进,各项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依法治教得到落实。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和待遇稳步提高,市本级分配给教师住房1.2万多套。推出了一批主旋律突出、地方特色浓厚、导向性强的文艺精品,荣获三项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群众文化“金穗工程”成果显著。“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文物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取得进展。社会科学重点学科站点建设得到加强。深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做好疾病防治等各项卫生工作,促进了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生育工作连续第十二年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人口计划各项指标。竞技体育成绩优秀,全民健身活动活跃,市民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加快,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第四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残疾人事业连续五年在全省考评中获总分第一名。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人防、地方志、档案、参事、文史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成绩,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共同进步。 过去的一年,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经受严峻考验、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它是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凝结着全市干部群众辛勤劳动和奋发开拓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穗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广州建设的兄弟省市、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去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仍然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新的消费热点还不多;国有企业改革脱困还存在不少问题,社会保险覆盖面还不够广;外贸出口增幅较低,投资软环境尚待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地位相对脆弱,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金融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经济秩序不够健全;市内某些地方交通堵塞、城市脏乱、环境污染、治安严峻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依法行政的水平还不高,一些工作部门执法不力,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某些消极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0年的工作意见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也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加快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以新的业绩跨进新的世纪,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将进一步回升,我国有可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要以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广州视察时所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新的巨大动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断增创广州发展新优势。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部署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为总目标,坚持“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经济发展思路,加快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继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扩大内需,着重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三年一中变”规划,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勤政廉政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3%;外商直接投资与去年持平;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有效增长。 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利用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时机,适度扩大投资规模,努力改善投资结构。把握好投资方向,认真实施“三年一中变”规划,做好迎接全国“九运会”工作,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继续争取国债资金对我市建设项目的支持,拓宽投资领域,进一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进行投资,带动和激活民间投资。积极争取实施“债转股”等措施,确保企业技改投资的增长。加大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企业技术进步。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梯度发展要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组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进行投资、合作、开发和建设,在帮助内地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继续扩大消费需求。落实中央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的收入,解决部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的问题。全面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开放住房二、三级市场,允许公有住房上市交易,规范交易行为。积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进一步促进教育、体育、信息、文化等消费。加强与全国各地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提高“广货”市场占有率。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加快培育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构建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区域商业中心,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 大力促进旅游消费。把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城市旅游文化,创新旅游产品,开拓客源市场,作为扩大有效需求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国家即将批准外国游客进入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市120小时便利签证为契机,加强广州旅游整体形象推介,充分利用广州历史文化遗迹、自然风光、岭南风俗民情、食在广州、城市景观等旅游资源,组织系列开发,搞好旅游景点建设和管理,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改善消费环境。清理各种限制、抑制消费的规定,研究制定鼓励消费的措施。加快实现农电与城电同网同价,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营运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充分发挥投诉举报网络作用,保护经营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中介机构收费行为,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打假力度。改善金融服务,加快建立个人信用消费制度,推动居民即期消费。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竞争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在数字移动通信、软件、生物医药和第三产业应用高新技术、中药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加以引导和扶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建设好科技示范基地,扶持一批科技示范企业,支持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加快广州软件产业园(广东软件科学园、南沙资讯科技园、天河软件园)建设,使我市成为我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加大广州科学城开发建设的力度,吸引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在科学城落户。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抓好广州国际生物岛立项、招商和开发的首期工作。建设好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配套形成生物医药项目转化和企业孵化、研究开发、技术服务三大网络。为建立以广州为中心的光子产业带,即“广东光谷”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支持民营科技园发展。完善创业服务中心功能,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服务业,增强区域性信息中心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广州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密集的优势,盘活人才资源,推动产学研结合,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以壮大支柱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业和建筑与房地产业,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住房投资结构,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积极消化空置商品房和写字楼。努力扩大汽车制造业的生产品种和生产规模。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综合开发和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整治,提高海洋生产能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同时,搞好其他支柱产业的项目投产、试产后的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做好“十五”计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以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运用高新技术改造轻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化工、医药、建材等产业,扶持钢铁、造纸等一批有潜力的行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加大技改投入,尽快落实一批技改重点项目。抓紧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一批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将高新技术成果工程化、系统化开发和应用,转移到企业的技术进步之中。对于量大面广、创新能力薄弱的中小企业,着力于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从外部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支撑和环境,增强企业开发名、优、新、特产品的能力。 加强指导协调,促进区、县级市经济的发展。继续从体制上、政策上增强区和县级市总揽全局、加快自身发展的能力。同时,根据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求,按照“拉开建设,优化布局,新区先行,带动老区”的思路,统筹协调好区、县级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逐步加快新区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北部山区的开发,改善区和县级市的投资环境。区和县级市也要结合市的经济布局调整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发展重点和调整工作的着力点,发挥自身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等优势,加快培育本地区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握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加大落实法规政策的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解决个体、私营企业的挂靠问题和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为个体、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保障。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加强管理,健全企业财务、生产、用工等制度,逐步进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组。支持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和购买国有企业产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综合型民营企业。 (三)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全面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今年是实现中央提出的三年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目标的最后一年,要坚持“三改一加强”的做法,重点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和脱困,带动全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促使全市列入脱困计划的122户亏损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三分之二实现扭亏或大幅度减亏,摆脱困境;275户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70%左右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757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亏损面降至20%左右;648户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转制率力争达到85%左右。 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面向市场着力转换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管理。对仍未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注册登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今年大多数都要完成清产核资和公司制建制,明确投资主体,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行业管理结构,将市属非工业系统首批52户企业实行归口管理,移交工业资产经营公司进行调整和重组,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抓紧实施我市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分配制度和资产管理三个改革方案,增强企业活力。 继续抓好“四个一批”。一是扶持壮大一批。加大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轻工、机电、造纸等骨干行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能支撑起广州经济大局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是重组发展一批。抓紧完成建制转制的集团公司的企业化进程。采取增资减债、剥离重组等手段,使一批困难企业重获新生。继续完善和扩展万宝集团的重组,进而推动广州家电行业的重组;华南轮胎、南方制碱、白云山药业等企业的重组也要抓紧推进。三是放开搞活一批。不仅中小企业、微利微亏企业及区、县级市属企业要放开搞活,大型企业、盈利大户及市属企业也要创造条件放开搞活。四是关闭破产一批。对扭亏无望的特困企业,下决心依法破产关闭一批。由企业和主管部门共同出资,财政适当资助,妥善分流安置职工,彻底解决问题。加大脱困工作力度,逐户落实扭亏措施,通过抓大中型亏损企业降低亏损额,抓小型企业降低亏损面。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争实现今年社会保险覆盖全市的目标。建立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体系,完成脱困企业退休人员的接管任务。抓紧完善我市失业保险的有关政策,做好医改方案的完善和各项组织实施准备工作。加快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企业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主要采取一步到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办法,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进一步规范减员增效和分流安置的管理办法,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广开就业门路,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尽快走上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强化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建设,提高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水平。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 (四)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把10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和重点培育的1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广州农业形象工程。创新农业科技和经营机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广农产品加工、保鲜等先进技术,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安全达标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高标准搞好水利建设,做好工程抢险和堤围加固工作,确保水库、堤防工程的安全。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和三高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认真执行粮食优质优价政策,大力促进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发展蔬菜业、林果业、花卉园艺业、畜牧业、海洋和淡水养殖业、种子种苗业和观光休闲业等七大主导产业,把花卉、奶业和林业培育成为我市农业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我市农业从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搞活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强和健全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扶持发展流通专业大户、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农民流通协会等各类流通中介服务组织,拓展流通销售渠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经营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流通,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抓好村民自治,全面推行乡镇政务公开。认真解决农村各种纠纷。深入开展“百村共富工程”活动,带动欠发达地区农民奔康致富。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合理有序流转机制。清理涉农收费项目和为农民办证过程中的各项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促进小城镇发展和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城市化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指导,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的水平。结合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和城市支柱产业发展乡镇企业,深化乡镇企业体制创新,实现乡镇企业新的发展。 (五)把握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促进外经贸工作新的发展。 积极启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准备工作。首先加强学习、了解、熟悉、掌握世贸组织协议的内容,分析可能对广州产生的各种影响,找出对策措施。二是转变观念,打破垄断,改善服务,牢固确立企业的竞争战略。三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扶持体系,加快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推动外贸经营方式创新。四是完善法规,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决策,形成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环境。五是继续营造高效舒适的城市环境,加快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推进服务贸易的新发展。六是培训人才,用好世贸组织协议的有关条款,在政府及企业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谙熟和善于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的专门人才与企业家,为促进外经贸的新发展创造条件。 努力实现外贸出口有效增长。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出口。调整出口市场结构,转变开拓多元化市场的方式与手段,在稳定对欧、美、大洋洲市场出口增长和力促亚洲市场出口回升的基础上,加大对非洲、东欧、拉美、中东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继续落实外贸出口工作责任制和各项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外贸出口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落实和跟踪去年出台的多项政策和措施。搞好协调管理和服务,支持重点企业扩大出口。继续对152家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加强对基层企业定点联络制度。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生产企业的出口,对有条件的私营企业赋予自营进出口权。鼓励专业外贸公司尝试扩大直接向外国连锁企业和超市出口。发挥市贸促会等贸易组织作用,多渠道拓展海外市场。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争取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开放上有较大进展。改进招商方式与手段,加强与国外大公司、大财团的联系,逐项落实有关招商工作计划。对投资规模大和高新技术、资金含量高的招商项目,组织专人跟踪落实。千方百计加强外资存量的开发,继续抓好对历年审批的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进资的跟踪工作,提高外资到位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外经贸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继续完善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窗口受理制和外商投诉受理制度,加快加工贸易业务的审批速度,提高办理效率。继续推进穗、港、澳经济合作,努力提高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侨务工作,依法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完成第10批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工作。认真办好世界大都市协会2000年广州董事年会暨国际研讨会。 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制订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加快我市企业国际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寻求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强外经贸对广州经济发展的拉动使用。 (六)加强财政管理和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积极推进市对区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改变过去按企业隶属关系组织市、区财政收入的做法,在实行地方税收属地征管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市本级固定收入、市与区共享收入和区级固定收入,市、区共享收入实行一区一率分成的新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市、区财政分配关系,调动各级政府培植财源、增加收入的积极性。 努力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坚持依法理财、强化预算约束,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加大对城市建设、教育、科技、农业的投入,落实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财政保障措施,安排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经费,安排好提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和企业离休人员待遇资金。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急事。整顿和规范财政秩序,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和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将预算外资金纳入政府管理和统筹范围。加大推行政府采购的力度,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 继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关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各项措施,突出抓好解决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和资产风险的化解工作。健全和完善各级工作机构,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处置方案,严格监督把关,妥善解决我市辖内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大清欠追收力度,盘活存量资产,防止出现新的金融风险。继续加快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积极建设地方金融安全区,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大金融电子化建设力度,提高银行结算服务水平。不断增加金融业务品种,拓展服务领域。 (七)扎实推进“三年一中变”工作,营造高效舒适的城市环境。 调整和完善城市规划。进一步调整城市结构,完善城市总体布局,完成广州地区(含八区四市)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完成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分区规划调整研究和城乡结合部村镇规划,着手对城市发展新轴线、新发展区、生态休闲带进行全面规划,加快新区建设步伐,推进旧城区改造。提高城市设计水平,突出城市文化内涵,注重山水城市特色和岭南历史文化传统,注重局部与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塑造广州城市整体形象。依法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对土地开发实行总量和区域控制。 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交通道路主骨架路网,完成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广园东路等主要道路的建设;开工建设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续建北二环高速公路、内外环4条联络道等主要道路;加快推进地铁二号线的建设,做好华南快速干线北段、地铁三号线和新机场轻轨的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广州港新沙港区、广州港出海航道浚深工程和广州公路主枢纽站场建设;加快“九运会”体育场馆交通配套工程和主要道路景观美化工程以及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力争2001年基本形成城市道路主骨架。同时,大力推进城市“形象工程”建设,建成广州艺术博物院,全面推进广州新体育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广州报业文化广场和广州歌剧院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建成珠江公园,开工及续建白云山西侧绿化休闲带、流溪河流域整治工程、珠江两岸景观工程、河涌整治截污工程、兴丰垃圾填埋场一期、西�i污水处理厂、猎德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重要工程。全面实施“光亮工程”,基本完成城市进出口道路、交通主干道、主要商业街区和“窗口”地区的灯饰景观建设。进一步发展公用事业,加快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等公用事业建设,做好《广州市公共交通改善方案》的实施工作,发展绿色交通。进一步抓好危房改造工作。 努力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认真实施《广州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方案》,通过系统的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明确市、区、街各级管理职责,及时解决事权下放后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健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提高综合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促使城市管理真正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稳步推进街道和居委会改革,使城市管理真正落到基层。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解决环境污染、违法建设和交通阻塞等问题的力度。加强对珠江两岸和市内河涌、城市道路进出口及交通主干道、城乡结合部、内街小巷、建设工地的整治,消除脏乱源。落实环卫和环保措施,逐步实行环卫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加快市区垃圾压缩站和公共厕所建设,继续抓好城市主干道的绿化工作,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新公园和生态型公园,按计划完成公共汽车、营运车辆和饮食服务业“油改气”的任务,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化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确保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工作圆满完成。重视抓好重化工业区、工业基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整治工业污染,制定并实施工业企业搬迁计划,广州氮肥厂年内将关闭停产。加强水源保护,努力改善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在市辖八区及市属特定管理区,分期分批关闭整治采石矿场和粘土矿场。在有农村的城区和4个县级市,按照“规划科学化、布局合理化、设施现代化、功能多元化、环境净化美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法制化”的城乡规划要求,建设一批文明示范点,并逐步推广。 (八)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深入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切实加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总书记在广东、广州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各种创建文明活动,并与实现“三年一中变”结合起来,与加强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整体提高人的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确保到2001年建成全省文明城市。扎实开展“一约三则”和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学习实践系列活动,“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各行各业优质服务承诺制、信誉制、公示制活动,以及科技、道德、法律、文化“四进家庭”活动,继续搞好双拥共建工作,在全社会形成爱国、敬业、守法、文明的优良道德风尚。 大力繁荣和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构建科技创新机制,推动创新科研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在政策、资金和硬件方面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加快科研机构企业化进程,多模式加强产学研联合,多层面建立激励机制,走出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路子。推动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技术的结合,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继续办好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做好上两届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科技成果的跟踪落实工作。依法增加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培育和吸引高素质人才。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重视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在扶持发展民办教育的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努力改造和扩建老城区中小学校舍,进一步完善市区的教育设施。认真完成市属中学下放区管理的各项交接工作,加快执行《广州市企业办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组建新的广州大学。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步伐。开展校长职级制试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繁荣社会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推进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科普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继续推进殡葬改革。抓好医疗机构配套改革,努力推进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卫生规划及医疗服务工作,加强疾病控制,提高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以第九届全运会为契机,着力抓好特色项目,积极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我市体育竞技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继续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确保“九五”人口计划的全面完成。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健全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区的就业开发、社会保障和文化功能。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人防建设。加大优抚安置工作改革力度,探索新形势下搞好军政军民团结的新路子,巩固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的成果。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努力做好“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九)大力推进依法治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特别是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积极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工作,发挥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完善政府决策咨询制度,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引导、保护和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推行厂务公开,发挥职代会功能,组织职工参与改革和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加强政府法制建设。认真做好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拟定、提请审议和政府规章制定工作,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执法责任制,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各级领导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围绕国企改革、农村发展和城市管理等,开拓法律服务领域,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抓好市法律服务协调指挥中心的建设并形成网络,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涉法问题。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和阴谋破坏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与“法轮功”邪教组织及其活动的斗争,做到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增强“严打”实效,重点打击爆炸、涉枪、杀人及抢劫、抢夺和盗窃等犯罪活动,从重从快打击境内外勾结的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采取现代科技手段,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动态环境下治安控制能力。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集中整治高发案重点地区和场所的突出问题。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强化对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的管理。抓好安置帮教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重新犯罪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深入开展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活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加大扫除“黄赌毒”工作力度,大力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加强社会文化、娱乐市场管理,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危害国企改革和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交通、消防和企业劳动安全管理,加大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今年是加强管理之年,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都要“严”字当头,敢于管理,善于管理,不断创新管理观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做到令行禁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按照省的部署,精心组织政府机构改革。搞好政府工作部门的定职能、定内设机构、定编制工作,严把公务员队伍进口关,推行竞争上岗和轮岗制度,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妥善安排好定岗后人员的分流。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合理划分职责权限,理顺各方面关系,推进政企分开和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以“三讲”教育为动力,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着力解决体制、机制、政策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持从严治政,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新的奋斗,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再创广州新的辉煌,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以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工作,优异的成绩,推动我市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