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看透足球专栏:专业视角,更有情怀。
除了英超FFP和西甲工资帽制度之外,最有名的联赛财政限制政策无疑是的“50+1”。
所谓的“50+1”是指:德甲和德乙俱乐部的股份可以任意出售,但原俱乐部对球队的表决权必须超过50%。
这个政策的意思是,德甲的俱乐部可以接受投资者的收购,但是投资者在收购了球队的股份之后并不能获得球队在重大事项上的表决权,除非能像沃尔夫斯堡和勒沃库森的投资者那样成功运营俱乐部超过20年。
这是一项十分有德国特色的制度。
- 拜仁一直是德甲“50+1”政策的反对者
它既保有了皇马、巴萨那样具有悠久传统的俱乐部会员制度,同时也在制度上给外来的投资者提供了给俱乐部增加资金的可能。相当于“50+1”是一项站在传统与现代相交处的制度。
不过,有利也有弊,虽然从制度设计上来看,“50+1”似乎很完美,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无法获得球队决定权的这项制度确实让人望而却步。
除了霍芬海姆的老板霍普这样的真爱粉通过20年的稳定投资拿到球队表决权之外,几乎没有投资者愿意在德甲下注,这也造成了德甲整体资金不高的现状。
- 老板霍普稳定投资了20年
虽然“50+1”制度使得德甲的足球文化非常纯粹,商业气息相对其他四个联赛很淡薄,但是也必然使得德甲在与富裕的和的竞争中难以占优,因此,有志于在整个欧洲争霸的慕尼黑一直是这项制度的反对者。
多年以来,拜仁高层多次的在各种场合发表了反对“50+1”的言论,但是,在德甲的大环境中,拜仁显然孤木难支。
拜仁废除“50+”1政策的呼吁从来没有得到大多数德国俱乐部的响应,甚至在2020年,因为支持“50+1”的极端球迷闹事,拜仁与霍芬海姆的联赛比赛被迫中断。
- 霍芬海姆老板霍普被极端球迷辱骂
而近些年来,真正能够破除掉“50+1”限制的德甲球队,除了稳定投资球队超过20年的霍芬海姆老板霍普之外,仅有RB莱比锡的老板红牛。
红牛集团破除“50+1”的方案不是靠霍普那样几十年如一日的稳定投资,而是利用了“50+1”的制度漏洞和各种文字游戏。
红牛在收购了莱比锡球队的股权之后,利用提高会员入会费且设立内部否定制度等种种方式,将具有投票表决资格的所谓“俱乐部会员”控制在了红牛集团员工的范围里面,从而成功地在不违反“50+1”政策的条件之下,破除了“50+1”政策对球队的限制。
- 红牛在掌握了球队表决权后,全力支持朗尼克将球队打造成德甲一强
如今的RB莱比锡已经成为了德甲强队和欧冠常客,而RB莱比锡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红牛集团针对“50+1”的操作,这也让当时的球队总监兼教练,具有“德国足球教父”之称的朗尼克的不少运营策略能够得以实现。
当然,虽然RB莱比锡通过红牛的投资实现了崛起,甚至打造了一整套覆盖全欧洲甚至全球的足球体系,但是,RB莱比锡也成为了全德国球迷的公敌,是德甲中不折不扣的“最被讨厌的球队”。
作为一支想要成为能与拜仁争霸的球队,RB莱比锡也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啊!
- 拜仁废除“50+1”的号召鲜有响应
尽管争议重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足坛当中的财政限制政策是相当必要和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些政策的限制,让欧洲足坛骑上名为“金元足球”的脱缰野马肆意狂奔,那么,从悬崖坠落将是迟早要遇到的必然危险。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也绝对不可能存在完美无暇的政策,财政限制政策在维持俱乐部财务健康的同时,当然也造成了很多的弊端。
比如,对于五大联赛来说,欧足联的FFP政策固化了豪门俱乐部对中下游俱乐部的挖掘,使得中下游俱乐部的翻身越来越难。
各个联赛的工资帽使得豪门俱乐部必须关注债务问题,即使有钱,也不能大量投资以快速提高俱乐部在洲际赛事中的竞争力。
德甲“50+1”虽然确保了德甲俱乐部的稳定,但是也掐灭了很多俱乐部跃进为欧洲豪强的野心,造成了拜仁统治联赛的一极化现状。
- 拜仁换届之后的新领导层依然坚持废除“50+1”的立场
在本世纪初期,英格兰足球曾经遭遇过大面积的低级别俱乐部破产、重组的情况,那个时候的英格兰人或许还不敢设想英超会在20年后的今天成为世界上商业价值最高的国家体育联赛。
而长期羸弱的法国的俱乐部则从去年开始,也遭遇了一股低级别球队濒临破产的风潮。
足球是一项能够永恒的运动,但是足球却永远不是人们的必需品,它只是具备着成为永恒的潜力,而至于到底能不能永恒,经济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进行足球联赛的制度设计,才能既确保俱乐部能够得到稳定地投资,又确保这些投资不会将球队引向“骑虎难下”的巨大泡沫;既确保豪门俱乐部比赛的精彩程度,又要让小俱乐部活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中国人深思的管理哲学问题。
足球不仅仅是一个需要运动人才的竞技项目,它也是一项需要管理人才和经济类人才的社会事业。
如果我们的目光仅仅只停留在竞技领域,或许是很难进步的。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本篇文章,就请留言、点赞、转发吧!作者会在评论区随时保持与大家的交流!